
首先列出之前文章里提到的知识点,大家按需复习:
复习完毕,接下来开始今天的新内容↓

正规的查重系统在对论文进行检测时,能够准确识别出论文中正确标识参考文献的部分,这些内容不会参与论文的重复率检测。
一些格式不正确、没有标明参考文献的内容,会被识别为正文一起参与到检测中。


研究者在开展科学研究相关工作及写作发表研究成果时,一般会参考查阅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其中,对研究开展、完成等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就会被研究者所引用并明确著录在研究成果之中,引文就是指这些被引用并著录的文献信息资源。
引文有时也被叫作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或参考的文献资料,通常附在论文、图书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注脚)形式出现在正文中。

采用出版形式划分参考文献,有助于读者查找或利用参考文献,有助于相关研究人员利用参考文献进行引文统计与分析。
参考文献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作者的科研道德和科研水平,通过分析参考文献的权威性、新颖性,可以了解作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助于他人了解相关主题研究的发展现状。
1. 在行文中引用(行中引)关键词、原文时,引文加引号;其中引文作为行文中一部分的,引号里末尾不加标点,引文独立成句的,引号里末尾正常加标点。
示例1:孙中山很多决策实际上也是“调和现状”而非“彻底解决”。
示例2:古人云:“多行不义必自毙。”
3. 引文单独成段(提行引)时,引文不加引号,字体字号宜与正文有所区别,与正文上下空一行;引文段整体左侧缩进两格。
4. 引文中一部分采用行中引,一部分提行引时,适用各自的规则。
节选自-《学术出版规范 引文》(CY/T 122—2015)
1. 不能不阅而引、不选而引。引文应是作者阅读过且对自己研究的观点、材料、论据、统计数字等有启发和帮助的文献。
2. 不能引而不注。凡直接引用别人的观点、论据、成果等,必须在文中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注明出处、页码。
3. 要忠实原著,不能断章取义。如确需转引二手资料,应在文中指明,并在参考文献中注明原始文献和转引文献。
5. 间接引文也应列入参考文献中,并注明出处、页码。有些文献文字较长。
6. 引用最优文献。当收集到某个专题的较多文献时,应选择引用那些最早、最新、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参考文献。
7. 不能过度引用。常用的谚语,众所周知的引语、观点、事实、常识、公论等,一般不需要注明出处,特殊情况除外。
8. 引用电子文献、网络资料应慎重。选择引用权威的作者、编者、学术机构的有价值的电子资源。
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简单介绍了论文中引文与参考文献的编写规范。在实际对论文的写作与修改过程中,这一部分是论文检测的关键,格式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论文最终的查重准确率(说的就是你参考文献,你当年害我掉了多少头发)。
下一篇文章将会专门列出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符号、著录用文字、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并指出参考文献引用中可能存在的不端行为类型。相对而言这篇文章的内容在论文写作中更重要一些,所以一定要来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