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您现在位置:
首页

 / 

叶继元

 / 

详情
同情之理解敬意之交锋——学术批评规范刍议
来源: 丨  时间:2021-07-12

分享:

一、引 言

      没有学术批评就不可能有学术进步和学术繁荣, 这已成为学界共识。如何进行学术批评的原则性规 范已见诸文献。然而个体研究者究竟如何进行批评, 针对不同的问题怎样掌握好“度”,如何面对自己被批 评,如何分析、判断他人的批评与反批评,学术媒体、 学术共同体应坚持怎样的立场,具体规范细则有哪 些,笔者所见很少,有鉴于此,特写此文。

二、何谓学术批评?

      从本质上讲,学术批评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 就某一学术问题而展开的互动式质疑或答辩行为,是 一种特殊的学术评价活动。批评方法是在一定的学 术标准下进行的。因此,学术批评主体、学术批评对 象、学术批评方法就构成学术批评活动的三个要素。 著名学者卡尔·R·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理论 都是试探性的、暂时性的、猜测性的,而且永远是试探 性的假说或真理的近似。因此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只 要从事真正的学术研究,其局限性、不足、差错总是难 免的,有局限和错就必然会“被批”或“批人”,这是常 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人写了一本《鲁迅批判》, 鲁迅闻之很高兴,并没有因为被“批判”,就“怒目金 刚”,说明当时对批评、批判之类词汇仍持有平常之 心,批判者怀有“同情的理解”…。 今天,人们对于学术批评似乎存在一些认识上的 误区,比如认为批评就是对缺点、不足或错误提出意 见,忽视或不知批评的另一含义是对优点、缺点的分 析和评论。又如认为学术批评是一种为难被批评者、 对被批评者不利的行为。这种看法,与极左时期无限 上纲的“大批判”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再如认为学者 一旦受到批评,就意味着他的研究真有错误、真有问题,其研究水平就一定不高。须知,批评者的意见同 样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未必就正确,特别是在人 文社会科学领域,除了需分清良莠和真伪之外,还可能需要克服批评者个人的主观印象及价值和道德判 断的干扰,因此,仅仅因为出现批评之声,就对学者妄 下断言,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还有认为批评者一定比 被批评者高明。由此,一些批评者往往盛气凌人,而 被批评者在进行反批评时也是如法炮制、反唇相讥,结果学术批评不仅没有成为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的催 化剂,反而引发人事纠纷乃至法律官司。

      从国内外学术史看,有许多事例说明,只要是真 正的学术批评,不仅能够促进学术的繁荣发展,而且 还能不断增进有关各方彼此的友谊。英国的大卫· 李嘉图和托马斯·马尔萨斯是19世纪的两位伟大经 济学家,正是因为彼此的学术批评,不仅没有影响,反 而增强这两位学者之间的友谊。爱因斯坦与哥本哈 根学派的争论,国内著名学者陈寅恪对冯友兰先生著 作的书评等等,许多事例都说明了学术批评对学术研 究的重要作用。

点击获取原文查看全部原文内容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科研诚信网”或“来源:万方数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科研诚信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科研诚信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Copyright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关注科研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