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9月中国科技部等22个部门发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进一步加强对科研失信行为的规范化管理。笔者以为除了要加强对科研失信行为的惩戒以外,还需要从八个方面加强科研人员的自我教育。这里把其简称为科研人员预防科研失信的“八条目”。
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科技伦理治理提出了伦理先行的要求,同时明确要坚持依法依规开展科技伦理治理工作,加快推进科技伦理治理法律制度建设,提高科技伦理治理法治化水平;“十四五”期间,重点加强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伦理立法研究,及时推动将重要的科技伦理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对法律已有明确规定的,要坚持严格执法、违法必究。
阐明了国家层面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因循什么开展科技伦理治理、科技伦理治理谁来做、科技伦理治理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从理念、实践上明确了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性和具体路径。
随着又一年毕业答辩等工作的启动,“T刊”也再获关注。据媒体报道,已有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开始在研究生推免、博士学位申请中使用T级分区作为科研成果的评定指标参考。换句话说,在“T刊”国产期刊上发文,与发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一样能答辩和毕业了。
叶继元,南京大学特聘教授(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信息管理学院教学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国家创新基地副主任。
过解读科睿唯安2020全球研究报告中对研究者、 期刊、研究机构、基金部门与索引数据库5类利益相关者(部 门)要承担的12项独立或共同责任分工明细表,并结合目前国 内外正在讨论的一些诚信规范及办刊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重点 分析讨论了学术期刊在科研与出版过程中要承担的11项责任 及与其他4类利益相关者(部门)间责任的契合关系:期刊的 11项责任中2项为独立责任;8项与研究者共同担责(含1项 期刊、研究者、索引数据库3方共同担责);1项与研究机构、基 金部门和索引数据库4方共同担责。其目的是通过透明解读, 理解学术期刊对科研诚信要承担并履行的具体责任。
从政策工具分析角度,对美国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政策进行量化分 析,研究治理政策、处理流程、可用的措施工具及考虑因素等;对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文本抽取分析。
分析了学术期刊评价中政府、专业评价机构、期刊社、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认为学术期刊适当多分级有利于调动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高校与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科研人员的评价要重视学术质量而不是看重发表其论文的学术期刊级别;对专业评价机构数量的增加要适当进行控制;在学术期刊评价中不能光评优而不评劣,要整顿偏离学术期刊正确办刊道路的少数不合格期刊;要加强学术期刊评价的管理与监督。
十余年来,我国SCI论文数至少有四分之一由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贡献。从1998 到2005年,我国SCI源期刊的收录数量、主要文献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增长比例 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表明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和水平呈上升之势。中国科技期刊在我国人才培养方面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遏制学术腐败、造假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深入挖掘高校图书馆在科研诚信建设工作中的特色与优势,丰富服务内涵,强化支撑作用,彰显服务能力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级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编审(教授),生物设计与制造 负责人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现“国际科研合作信息网”总编辑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副研究员
研究馆员,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部主任。
研究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农业大学情报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题专栏
企业观察
友情链接
关注科研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