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批评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就某一学术问题展开的互动式质疑或答辩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学术评价活动.不论是批评者、被批评者,还是学术媒体、记者、其他学术观众和学术共同体,在健康的学术批评活动中,都应遵守一定的规范,尊重作者、尊重文本、尊重学术,平等对话,保持“同情之理解,敬意之交锋”,根据事实和道理坚持独立意识,公正公允.对于绝大多数切磋式批评来说,学术交流的...
人类信息与通信技术植入物(ICT植入物)可与体外系统相连,用于治疗或监测健康状况,恢复身体功能,这扩大了数据收集、监控和分析的可能性,也更容易发生数据外泄甚至是受到攻击,从而出现可能的安全和伤害、隐私保护、数据所有权等方面问题,此外还存在生命终结决定、人类增强以及可能的依赖问题.这是ICT植入物区别于其他药物、医疗技术或医疗设备研究和应用的特殊的伦理问题和风...
神经科学数据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局限性,其应用可能会引发"思想隐私"问题.相对于传统医学情境下的信息化隐私,神经科学数据的隐私问题突出了思维、情感的私密性,范围更广,更接近于隐私的本质."思想隐私"泄露后会产生思想行为被他人控制、易于"污名化"、削弱个体尊严等的后果.神经科学巨量数据的庞大影响面加之个人权利与公共需求之间的权衡,使得神经科学数据伦理问题的应对成...
伦理问题一直是干细胞研究备受争议的关键问题,影响着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干细胞法律、政策、规范.但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伦理问题受到多种利益的干扰.“黄禹锡事件”中社会态度的转变和事态的演变,特别好地阐释了这个问题.通过对事件过程和事件各方的分析可以发现,干细胞研究始终处于伦理观念尺度和事实价值选择尺度的共同作用和互相牵扯之下,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当需要做出决...
大量撤稿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中国科学家形象的损害并产生恶劣国际影响.集中于医学领域的此类学术不端行为长期以来被忽视以至于泛滥成灾提示我们反思制度层面:专业化管理的缺位已经成为科研诚信规范管理的一大掣肘;科学道德精神及其行为规范远未内化为科学实践主体的内在价值追求和习惯性的行为取向;单位制度悖论的存在成为单位组织及个人寻求机会成本的诱因.政府主导的科技评价通过依...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级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编审(教授),生物设计与制造 负责人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现“国际科研合作信息网”总编辑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副研究员
研究馆员,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部主任。
研究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农业大学情报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题专栏
企业观察
友情链接
关注科研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