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政策工具分析角度,对美国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政策进行量化分 析,研究治理政策、处理流程、可用的措施工具及考虑因素等;对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文本抽取分析。
分析了学术期刊评价中政府、专业评价机构、期刊社、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认为学术期刊适当多分级有利于调动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高校与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科研人员的评价要重视学术质量而不是看重发表其论文的学术期刊级别;对专业评价机构数量的增加要适当进行控制;在学术期刊评价中不能光评优而不评劣,要整顿偏离学术期刊正确办刊道路的少数不合格期刊;要加强学术期刊评价的管理与监督。
十余年来,我国SCI论文数至少有四分之一由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贡献。从1998 到2005年,我国SCI源期刊的收录数量、主要文献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增长比例 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表明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和水平呈上升之势。中国科技期刊在我国人才培养方面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遏制学术腐败、造假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深入挖掘高校图书馆在科研诚信建设工作中的特色与优势,丰富服务内涵,强化支撑作用,彰显服务能力
孙博士聚合了1999年以来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科学组织等有关部门发布的科研诚信规范指南,并含相关链接。
孙博士聚合整理了1991年以来我国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组织、教育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科技社团、科技工作者等各方面的科研诚信建设事件。
2021年11月2日美国学术出版学会(Society for Scholarly Publishing)的官方媒体《学术厨房》(Scholarly Kitchen),即SK的编辑,同时兼任《美国心脏学会会刊-亚洲版》(Asia at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编辑部主任的Tao Tao,就上述话题采访了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BDM)的负责人张月红。
文章解读美国国家信息标准协会(NISO)制定的贡献者角色分类(CRediT)标准,分析中外学术期刊标注"作者贡献声明"的实例,揭示从研究到论文出版各个阶段研究者的贡献角色及其分工.建议学术期刊通过实行贡献者角色分类,明确论文署名作者的实际贡献并承担相应的署名诚信责任,促进科研诚信良性循环。
现代科技发展与科学伦理问题的7产生 现代科技正以飞快的速度进步,现代科学的突破和技术的进步不仅在学科领域范围内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而且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本身面临严峻的挑战。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级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编审(教授),生物设计与制造 负责人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现“国际科研合作信息网”总编辑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副研究员
研究馆员,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部主任。
研究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农业大学情报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题专栏
企业观察
友情链接
关注科研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