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您现在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引文卡特尔:把自引做到极致
来源:科研与诚信 丨  时间:2024-12-20

分享:

在文章《被数据库收录的学位论文,还可以向期刊投稿吗?》中,我们讨论了学位论文转投期刊论文的合理性,并指出在正确填写论文信息的情况下,目前的论文检测系统能够根据作者信息列出送检论文的“可能自引相似比”,从而得到全面准确的检测结果以供参考。

根据 PLoS Biology上一项针对全球10万名顶尖科学家自引情况的研究 [1] 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底,每位科学家对自己的科研论文内容平均自引率为13.35%、中位数为12.7%,多数科学家的论文自引率集中在0%-20%的区间。

整理自研究附表:Table-S4-career-2018 [2] 

 

可以看出,在合理范围内的自引情况是可以接受的。然而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截至2018年底有253名科学家的自引率高于50%。至2017和2018年末,个人自引率最高为93.83%和94.62%。《Nature》期刊也在该研究结果发表的第一时间关注并报道了相关现象:这项研究可能有助于标记潜在的极端自我推销者,以及可能的“引用农场”[3]。

新数据库曝光了数百名极端自引科学家

 

“引文农场”指由作者组成的一类圈子,他们经常大量地自我引用或相互引用,以提高他们出版物的影响力[4]。早在2004年,《世界胃肠病学杂志》(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就曾因其在计算影响因子时超过90%的自引率而被汤森路透社的期刊引用报告(JCR)除名,直到2008年才以2.081的影响因子再次出现在JCR中[5]。

类似事件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期刊领域:近几年,一些没有数学系或数学研究较为薄弱的高校每年发表的高被引数学论文数量飙升,“碾压”斯坦福等在数学领域有着辉煌历史的传统强校[6]。例如,在2021年至2023年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仅有1篇高被引数学论文,而位于中国台湾的“中国医药大学”以95篇的数量位居榜首。这种异常现象导致出版分析公司科睿唯安在2023年11月针对数学领域作出了一项特别决定:将整个数学领域排除在了最新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CRs)”名单之外。

“我们已从2023年的分析中剔除数学类别。”[7]

这次的“高被引”事件让“引文农场”再次受到学界关注,而相关的引用现象则被正式命名为“引文卡特尔”(Citation Cartels 卡特尔:垄断组织形式之一),其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点[8]:

*Mutual Citation Agreements 相互引用协议:研究人员无视相关性引用彼此的工作,通常是为了提高所有相关方的引用数量。

*Reference Manipulation 参考操作:为了增加引用次数列入参考文献,而非因为实质性内容的相关性。

*Citation Stacking 引用叠加:系统地引用多个出版物中的特定论文或作者,人为提高引用指标。

*Citation Rings 引文环:由作者或研究人员组成的协作组形成一个封闭的相互引用网络,定期相互引用对方的工作。

*Self-Citation 自我评价:过度自我评价引用作者或期刊,以夸大个人或集体引用计数。

*Journal Editorial Policies 期刊编辑政策:期刊可以鼓励或强制引用在同一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Special Issues and Conferences 特殊问题和会议:将引文集中在特定的作者群体或特殊问题中,以增加参与研究人员的引文数量。

相关研究者指出,这种强调作者之间的高度合作的模式导致了集中的引文分布。这不仅扭曲了研究贡献的实际价值,还可能潜在地边缘化该领域内的其他重要工作。解决“引文卡特尔”引发的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方法,例如实施算法检测系统以识别可疑的引文模式、通过更加严格的同行评审过程以评估引文的相关性等。此外,促进引文实践的透明度,并重新考虑在学术评估中对引文指标的过度依赖,有助于减轻此类不道德行为的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

[1] A standardized citation metrics author database annotated for scientific field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id=10.1371/journal.pbio.3000384#pbio-3000384-t001

[2] Supplementary data tables for "A standardized citation metrics author database annotated for scientific field" (PLoS Biology 2019)

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1#file-e30a1e62-daf4-49f1-b1ca-484a979f6500

[3] Hundreds of extreme self-citing scientists revealed in new databas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479-7

[4] Citation Farms and Circles of Self-citation

https://research.uh.edu/the-big-idea/university-research-explained/citation-farming-self-citation/

[5] Gaming the Impact Factor Puts Journal In Time-out

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1/10/17/gaming-the-impact-factor-puts-journal-in-time-out/

[6] “碾压”斯坦福?这所高校3年发了95篇高被引数学论文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329.shtm

[7]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3: The evolution of ou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policy to support a robust scholarly landscape

https://clarivate.com/academia-government/blog/highly-cited-researchers-2023-the-evolution-of-our-evaluation-and-selection-policy-to-support-a-robust-scholarly-landscape/

[8] Citation Cartels: Understanding Their Emergence and Impact on the Academic World

https://goldenratio.id/index.php/grdis/article/view/581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科研诚信网”或“来源:万方数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科研诚信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科研诚信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Copyright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关注科研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