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关乎学术的健康发展。四川师范大学与万方数据合作开展的“产学合作下的高校科研诚信教育与实践探索”项目,通过搭建科研诚信学习平台、开设信息素养及AI素养与论文写作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讲座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科研诚信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内容,在历经一年多的努力后取得丰硕的成果,为高校科研诚信教育提供宝贵经验。
(一)建设科研诚信线上教育学习平台
2024年3月,项目组启用万方数据科研诚信学习系统,为全校师生学习了解科研诚信、学术规范和科技伦理相关知识提供平台。通过
结合系统中丰富的科研诚信知识及本校的规范文件等内容,
辅助学生们在学术创作的初始阶段树立正确意识。
同时,项目组依托学校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进行了平台试用的宣传推广,扩大学习系统在校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图1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官方网站科研诚信学习平台宣传推广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尤其是拉动研究生们的积极参与,项目组针对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科学数据的采集与应用方法、大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应具备的诚信知识和技能等组织了一系列线上测试活动。图书馆对每位完成学习和测试的学生颁发培训证书,并为所在学院提供相应的学分加分证明。2024年4月至8月间共计200余名师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测试环节。

作为承担信息素养通识必修课教学团队,项目组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大纲优化课程安排,做到诚信教育与专业教学环节的有效结合:
对于本科生,项目组在
课程设计上有机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注重在教学全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同时强化本科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从源头预防学术不端。
每年近万名大一学生选修该课程。
对于研究生,项目组在原有《研究生科研信息素养与创新》课程上进行升级,开发《AI素养与论文写作》选修课,共16课时,课程内容充分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论文撰写各阶段的支持作用,同时强化科研诚信意识的培养,教授学生在智能辅助环境下合规使用 AI 工具,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在2024年10至12月期间,共60余名研究生选修这门课,并一致对课程做出好评。

(三)组织培训讲座
2024年,项目组借助图书馆每个学期的“一小时讲座”系列活动,深入学院为新生科研论文写作等专项培训,助力其快速适应科研环境。此外,项目组还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根据师生的具体需求,提供预约式的讲座培训,以确保每位师生都能获得针对性的科研指导和帮助。
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充分贯彻产学合作宗旨、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借助万方数据提供的资源、技术及系统支持,项目组不但快速实现了本校诚信教育平台的搭建,还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促进师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项目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了针对性的课程,结合实践应用,通过将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今后,项目组也将在本校持续推动科研诚信教育,丰富课程内容、完善平台资源建设、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
*整理自四川师范大学《产学合作下的高校科研诚信教育与实践探索》协同育人项目结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