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您现在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AI变局 诚信为先-科研管理与诚信建设研讨会在海口顺利召开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研与诚信 丨  时间:2025-04-22

分享:

2025年4月18日,“‘AI变局 诚信为先’科研管理与诚信建设研讨会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海口顺利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出版单位、科研机构及管理部门50余位专家学者亲临现场。

会议由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卢东主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云涛首先致辞。潘首席首先肯定了科研诚信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学术引领、实际创新、协同联动的系列工作,同时也对工作委员会在接下来的工作、和各个机构进行科研诚信建设协同发展上提出三点希望,希望能以“智能治理”为核心,以“共同治理”为路径,以“促进长效”为目标,无论是工委会、各机构、科技工作者,始终做学术道德的守护者、科研诚信的践行者。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卢东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潘云涛

 

随后,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叶继元远程发来致辞热烈祝贺会议召开,对来宾表示欢迎与感谢,同时指出当前 AI技术助力科研应用广泛,但也带来诸多科研诚信风险,工作委员会已开展多项工作并于今早发布《AI 科研诚信海口倡议》,未来将细化措施;呼吁各方共同担责,期待会议专家分享智慧、取得丰硕成果。

 

南京大学教授、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叶继元 线上致辞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馆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勇作《嵌入与新构:AI4S范式转型中的科研诚信治理》主旨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科研范式转型中的科研诚信治理挑战,随后提出“嵌入”的概念,从工具嵌入、制度嵌入等多方面,使得AI技术能够全流程赋能科研诚信治理,建议大家尝试使用工具技术,但不依赖工具技术,将工具技术制度化为治理规范。报告在最后对未来的科研诚信智能治理体系提出展望,希望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能从技术工具走向治理能力。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研诚信与负责任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军鹏作《生成式 AI 时代高校科研诚信 “检测-干预-教育”闭环管理体系构建》主题报告,报告从AIGC对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挑战入手,从教育领域思考了如何应对AIGC的策略,报告中也提到了现有的文本查重工具对新的AI生成文本内容的检测已经逐渐力不从心,AI工具的易得也使无意义的论文发表愈演愈烈,如何形成“检测-干预-教育”的闭环管理体系迫在眉睫。

 

会议下半程,河北大学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秦新英着眼于河北省当前的科研诚信建设现状,在报告《河北省科研诚信建设思考》中提到河北大学针对河北省发布的《关于印发〈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科研诚信管理办法〉的通知》,做了怎样的具体落实工作,比如针对原始实验数据无法溯源问题,要求实验室落实实名制的实验记录本、要求项目申报、投稿等过程需要准备丰富的备案材料等,同时提到正在与万方合作开发全新的成果备案系统,能够全流程地管理老师们的成果及相关的原始数据、署名作者知情同意书、科研诚信培训证书等,为高校及科研机构如何落实科研诚信建设的主体责任起到示范作用。

 

万方数据科研诚信服务事业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学术秘书刘芳通过报告《迎AI变局,大数据&新技术协同赋能科研诚信治理新生态》介绍了AI时代科研诚信工作面临的新风险与新挑战。AI工具的发展与大规模应用同样影响了当前论文写作的趋势:近年来论文检测结果的文字相似比呈下降趋势;而论文的AIGC特征则显著增加,论文学术图像操纵、论文工厂问题也逐渐凸显。对这些不端行为的治理不仅要做到政策层面的约束和技术手段的排查,同时需要全方位体系化地为科研管理与诚信建设工作提供服务支撑。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多环节协同、技术赋能与制度保障,并根据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的具体情况,推动学术不端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在此基础上,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积极参与和组织行业交流活动:2024年,工委会组织并参与多场科研诚信主题研讨会及公益讲座,同年工委会举办首次科研诚信建设高级人才培训班,并与多家客户单位成功达成合作,真正做到提供贴合实际工作需要的科研诚信建设和学术生态。

 

在研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积极发言。大家就“AIGC检测技术”“科技伦理教育”“科研诚信建设可量化”等方面展开热烈的讨论。前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吴旭就科研诚信如何实现可量化提出了疑问,赵勇博士提到1月21日《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年度报告有关工作的通知》其实已经是国家逐步在尝试性将科研诚信建设形成量化指标并要求上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馆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张红伟老师则提出应当适当扩大科研诚信教育和失信核查的覆盖面,如除了学术论文,也应当关注到专利的AI生成情况,除了高校教师,中学及高职高专的教师也存在不少科研失信风险行为,同时也对工委会提出应结合地方区域特性进行点对点培训宣传的建设意见。除此之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卢东、秦新英副院长、西藏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周威所长、北京市科委信息中心何召锋副主任也都结合AI与科研诚信建设结合的主题进行了分享交流。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科研诚信网”或“来源:万方数据”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科研诚信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科研诚信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Copyright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关注科研诚信网